标准中很多描述都比较晦涩。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,毕竟需要准确性。但是在所有的难懂描述中,对A类、B类空腔的描述的复杂程度之高绝对可以排在前三名。什么是A类,什么是B类?所有的管腔结构都被囊括在A、B类里了吗?
A类与B类空腔负载的定义写在中国小型灭菌器标准YY 0646-2008中,这个标准是由欧洲小型灭菌器标准EN 13060: 2004转化而来。所以A类、B类空腔定义的前身均来自于欧洲标准
。首先,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概括。
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标准中对A类与B类的定义吧!
A类空腔负载 Hollow Load A单端开孔负载,其长度(L)与孔直径(D)的比率大于等于1,小于等于750(1≤L/D≤750)并且线长度不大于1500mm(L≤1500mm),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,小于等于1500之间(2≤L/D≤1500)并且长度不大于3000mm(L≤3000mm),而且不属于B类空腔负载。
B类空腔负载 Hollow Load B单端开孔负载,其长度(L)与孔直径(D)的比率大于等于1,小于或等于5(1≤L/D≤5)而且孔径不小于5mm(D≥5mm),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,小于等于10(2≤L/D≤10)而且孔径不小于5mm(D≥5mm)。
如果是初次看到的话,相信各位和我们的感受是一致的。这里的每个字都认得,但是合在一起以后……这是在做消毒界的绕口令吗?
好了,拆解时间又到了!让我们一步一步把上述描述重新解构一下。
首先,A类与B类的定义中均有这么一句话:单端开孔负载,其长度(L)与孔直径(D)的比率大于等于1。单端开孔就是盲端管腔,那么我们首先画一个盲端管腔的截面图,其长度与内径的比率等于1的情况(下图左)。
在单端盲端管腔的长度、直径比率等于1时,长度和直径相等(上图左)。如果小于1的话,管腔长度就比内径还短,这就不属于标准中的管腔定义了(上图右)。既然比率需要大于等于1,就意味着管的长度还可以更长一些。但也不可能无限长,所以这里就出现了A类与B类的区别。
A类的对盲端管腔长度的要求是:长度、直径比率的下限是1,上限是750。所以假设盲端管腔直径是1mm时,其长度上限是750mm。
同时限定了A类盲端长度上限为1500mm。就是说A类也不能无限长。
A类空腔定义的前半部分说的是盲端管腔的比率,后半部分说的就是双开口的管腔了。读过我们之前推送(单开vs双开链接)的老师们应该知道,双开口的管腔在穿透特性上等同于只有它一半长度的盲端管腔。所以这时的长度、直径比率就变成了下限是2,上限是1500。所以假设双开口管腔直径是1mm时,其长度上限是1500mm。长度上限同样翻倍,变为3000mm。
A类空腔定义的最后一句话是:不属于B类空腔。那B类空腔的要求是什么呢?
B类空腔对盲端管腔长度的要求是:长度、直径比率的下限是1,上限是5。并且对孔径有严格要求:不小于5mm。所以其实B类空腔就是个比较矮矮胖胖的管腔。假设盲端管腔直径是5mm时,其长度上限就是25mm。
同样的,对双开口管腔的定义也是翻倍。即双开口B类空腔的长度、直径比率下限是2,上限是10。
因为B类空腔的内径是有具体要求的,即必须大于等于5mm。这意味着B类空腔的内径都比较大,并且长度不允许太长,最多是内径的5倍。所以矮矮胖胖的B类空腔的难度一般来说要低于A类。
SUMMARY
让我们做个总结吧!